方針管理就是將領導方針貫徹至公司內部,結合總體目標,全員一致,通過展開PDCA循環(huán),攻克重要課題,以達成目標。

(1)、目標標設定原則
重點原則-重點的突破,重大方向的改善。
配合原則-時間及各部門之間目標的結合。
一致原則-時間及組織之間不相矛盾。
具體原則-能設定量化的目標值。
衡量原則-可設立衡量的標準,績效評估項目。
彈性原則-環(huán)境發(fā)生變化,資源應用的情況差距大時可作修正。
可行原則-可以進行具體的執(zhí)行計劃,劃分責任。
全員參與的原則-要全體努力才能達成。
(2)、方策制訂的原則
可及原則-預估是否能達成所設訂的目標。
經濟原則-使用的資源最少,花費成本最低。
配合原則-上、下目標與方策能緊密結合。
參與原則-透過全體參與的方式來決定。
管理原則-決定績效衡量項目、標準及執(zhí)行的管理項目、控制執(zhí)行 過程。
周全原則-能應付環(huán)境變化的彈性、調整。
(3)、方針管理與目標管理關系
目標管理就是在行為科學中以“結果管理”為基礎的修來氏被提案,以社會科學為背景,為了達成目標,在動機上設置主要問題點。為了自主達成在動機上很重要的 ,但是,,“目標管理過于重視結果、方針管理更重要產生結果的生產過程,面向目標確實地達成”。

(4)、日常管理與方針管理的關系
工作只有切實進行了日常管理,方針管理才會有效。如果日常管理進行的好,部門的問題點自然就明確,在研究討論所接受的上級方針的措施時,重點課題必須有明確展開的具體措施。也就是,選擇在日常管理項目中打破現狀的項目(水平有更進一步的提高)作為方針管理項目進行組織是可能的,成果也會更大。
(5)、方針管理的診斷
(1)部門方針書審查
方針的展開是否上下平行皆能相互配合
目標的設定是否具有挑戰(zhàn)性及可達成性
方策的擬訂是否完整且具體可行
方策擬定后是否列出關鍵績效指標
方策擬定后是否列出祥細的實施計劃
(2)診斷
方針管理使用診斷是為了調查企業(yè)的健康狀況,判斷管理狀況。
方針管理是在公司全體員工中圍繞PDCA展開的基本活動。在這個階段中,檢查階段與公司內診斷相當。診斷者就是總經理、副總經理、部長。
(3)診斷的目的(關于各職位診斷的共同目的)
① 上級的經營方針在被診斷的部門確實被理解了嗎?
② 被診斷部門的負責人應該解決分擔的業(yè)務課題,要有創(chuàng)意,考慮更適合的方法,并給以更有效的方法改善工作創(chuàng)造契機。
③ 診斷者確認業(yè)務目標達成狀況的同時,要明確必要的指導和支援。
④ 領導親自去現場,與被診斷部門進行對話。對于領導考慮的方法,被診斷部門要徹底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