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PM是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縮略語,中文譯名叫全員生產維護,又譯為全員生產保全。是以提高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,以全系統(tǒng)的預防維修為過程,全體人員參與為基礎的設備保養(yǎng)和維修管理體系。
TPM活動由美國的PM活動(生產性維護或預防性維護)演變而來。20世紀50年代前后,美國的裝備制造業(yè)空前發(fā)展,各種裝備維修活動在裝備制造業(yè)中廣泛開展。
為解決各類設備維修成本上升、維修難度加大的問題,美國借助歐洲工業(yè)革命的成功,總結了設備維修的經驗,將設備故障后應急措施的事后處置方法稱為“事后維護(BM)”。在設備故障前采取對策的預處理方法稱為“預防維護(PM)”,延長設備壽命的改善活動稱為“改良維護(CM)”。制造易于維修且無故障的設備的活動稱為“維護預防(MP)”。最后將以上BM、PM、CM、MP四個活動組合起來,稱為“生產維護(PM)”。從此找到了一種科學的設備管理方法,這就是TPM的雛形。美國使用這些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大大減少了設備故障,提高了生產效率,降低了成本。
20世紀60年代,日本從美國引進PM活動,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其內容。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,為了大力推廣PM活動,日本設立了PM獎,獎勵那些在PM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企業(yè)。其中,日本電裝功不可沒。日本電裝公司是豐田汽車公司的子公司,主營生產電器元件。1961年引進美國GE公司的美式PM生產維護,以此開始探索日本式的PM方式。
日本電裝公司經過不斷改進,最終創(chuàng)造了日式PM,即“全員生產維護(TPM)。
同時,由于日本電裝在PM活動中取得的突出成績,一舉奪得年度PM優(yōu)秀獎。日本電裝公司的成功在企業(yè)界引起了巨大反響。協(xié)會的教授專家在考察了電裝公司的現(xiàn)場后,發(fā)現(xiàn)制造部門80%到90%的員工都參加了這個活動,于是在PM前面加了一個T,正式稱這家公司的PM活動為TPM,以區(qū)別于美國的PM活動。
1971年,日本設備管理協(xié)會(JIPE)正式認同了TPM活動,并且在日本企業(yè)全面推廣這項活動。